数千件珍贵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对公众开放

发布时间:2024-04-25 11:53:44 来源: sp20240425

  今天(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洹水之滨,静水深流,洹水见证了三千多年前中国青铜文明的顶峰,同样也见证了生生不息、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传承至今。

  殷墟博物馆新馆占地262.5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庞大、类型之齐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

  在有文献典籍记录的3000多年中国历史中,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填补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空白,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新馆共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分别是“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以及四个专题展览、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持续近百年的殷墟考古再现了三千多年前东亚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由已知求未知,回顾商文明探索历程,殷墟是起点与基石。

  基本陈列将长期对公众开放,展示几代殷墟考古人接力前行、不断求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要发掘成果,对夏商都邑的深入研究,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商文化研究提供了对比标尺。众多首次亮相的各类珍贵文物再现了商朝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科技文明。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商代晚期都城的风貌,让全世界看到一个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最为辉煌的时代——大邑商。

  四个极具特色的专题展,带给观众更多的震撼和思考。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正是“汉字鼻祖”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符号。

  在首次亮相的“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中,大家可以看到契刻占卜记录刻字规范,工整秀丽。“子”是这批占卜记录的问卜者,其与商王武丁、妇好的关系极为密切,拥有号令商王朝其他诸子及诸侯大臣的至尊权威。占卜内容“日记式”展示了“子”的日常生活,涉及祭祀、贡纳、军事、田猎、宴饮、舞乐等诸多事项,生动再现了商王朝“王子”的方方面面。

  “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厅”以“亚长”这位殷商时期的大将军为主人公,通过亚长墓出土的577件文物,生动展现了他的赫赫战功、排兵布阵、生活起居等场景。亚长墓是殷墟继妇好墓之后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墓葬。据铭文可知,墓主为“亚长”。透物见人,墓葬是墓主生前世界的缩影:觚爵鼎尊、璧琮戚玦,体现亚长的位高权重;钺刀戈矛、车马辎重,彰显亚长的赫赫军威;锛凿铲刀、璜环笄觿,再现亚长的生活场景。考古学家经过不懈探索,如侦探般抽丝剥茧,揭开了尘封三千年不为人知的史实,呈现了亚长鲜活立体的形象,这是亚长的人格魅力,更是考古学的价值所在。

  “车辚辚马萧萧”殷墟车马遗迹展,展厅内23座车马坑遗迹,矩阵式陈列,气势震撼。展示了商代装饰华丽、结构精巧、机动灵活的马车,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马车实物标本,更是对三千多年前商文明的生动诠释。经过近百年探索,殷墟发掘车马坑九十余座,再现了商代马车面貌。马车不仅作为王室贵族的代步工具,也在驿站传递、田猎出行、载兵作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殷墟马车多埋于大型墓葬附近或墓道内、以车、马、人合葬居多。殷墟早期以车马器陪葬,车马器套数代表主人所拥有的马车数量,见证着主人身份等级的高低;晚期马车陪葬成为中、上级贵族的专属,彰显着墓主人的赫赫权威,亦是马车陪葬制度的萌芽。

  “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采用先进裸眼3D技术、VR技术等,将文物、文献、甲骨记载与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相结合,虚实结合,观展者可以参与沉浸式互动,获得独特观展体验。

  殷墟博物馆开通网上预约窗口服务平台,采取分时段错峰限流参观方式,以满足更多游客需求。开馆时间:8:30—17:30(16:30停止售票),全年无休(临时公告闭馆除外)。目前,已面向公众开放预约通道。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田云华 赵迎晨 袁圆) 【编辑:张子怡】